市(区)动态
海陵区“三新”法治赋能基层治理
  • 信息来源:海陵区人民政府办公室
  • 发布日期:2025-02-25 09:30
  • 浏览次数:

为进一步深化基层法治建设,提升法律援助服务效能,近年来,海陵区通过机制创新、资源整合、职能优化等方式,构建了集“诉援对接+访援对接+律民联调”于一体的服务体系,为基层社会治理注入法治动能。

“诉援对接”创建新模式,打造矛盾纠纷化解“快车道”。针对诉讼与法律援助衔接不畅的问题,该区创新建立“诉援协同工作站”,实现司法程序与法律援助的深度融合。一方面,在人民法院、仲裁机构等场所设立律师值班窗口,派驻专业律师团队,为符合条件的当事人提供立案指导、诉讼代理等“一站式”服务,确保困难群众“打得起官司”。另一方面,建立“诉前调解+法律援助”联动机制,针对劳动争议、家事纠纷等高频案件,由工作站点值班律师提前介入调解,通过释法明理引导当事人理性解决矛盾。今年以来,该区各法律援助工作站点纠纷诉前化解率提升37%,维权周期缩短45天。

“访援对接”增加新力量,构建信访矛盾化解“减压阀”。组建“律师+调解员”访援服务团,在信访大厅设立常驻服务岗,将法律援助深度嵌入信访工作链条中。通过“法律把脉+情理疏导”双轨并行,为信访群众解读政策法规、分析诉求合法性,引导其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;针对征地拆迁、农民工讨薪等群体性信访事件,创新“援调对接专班”模式,由资深律师牵头开展法律风险评估,协调多部门联合制定解决方案,累计通过该模式化解重大信访积案百余件。

“律民联调”赋予新内涵,激活基层治理“神经末梢”。充分发挥律师专业优势与人民调解组织地缘优势,打造“法律顾问+调解员驻点”服务网络。建立“法律明白人”培养机制,由律师定期对社区调解员开展专题培训,提升基层调解法治化水平;设立“流动调解室”,为广大群众提供“定期集中、定人贴身、定点专项”的法律服务,针对行动不便的老年人、残障人士等特殊群体,组织律师调解团队上门提供“诊断式”服务。截至目前,该区16个法律援助工作站点累计成功调解各类纠纷500余件,协议履行率达98%。
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
分享到